学历史、学书画、学诗词,“古镇余爷爷小课堂”开课啦!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家门口的茅庙集有着3500年的历史……”8月13日,“古镇余爷爷小课堂”开展课外活动,在主讲人余爷爷的带领,孩子们漫步在茅庙集青石板街,一路寻觅着古镇的过往。
从茅庙集的牌楼到凤鳞巷、杏林巷、鸿雁巷、年余巷、腊月巷、琼露巷、迎客巷7条各具特色的古镇小巷,孩子们好奇地观察着古老的建筑,聆听着余爷爷讲述那些岁月留下的故事,每一处都充满了神秘和魅力。站在茅庙集古镇的柏泉家训牌匾前,孩子们正认真地学习着柏泉家训。
为孩子们讲课的余爷爷,是柏泉街茅庙集社区的居民余洪藻,83岁的余洪藻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后,余洪藻经常到老年学校学习书法、二胡、养花,还积极参加社区的文艺活动。如今,余洪藻成为了“古镇余爷爷小课堂”主讲人。
黑色的沥青路穿巷而过,青石板路面延伸至小巷居民家中,沿线的民居院落,由青砖红瓦砌成,干净整洁,放眼望去,古风古韵。余爷爷介绍,走在东西湖区柏泉街丰李湾腊月巷,恍若走进3500多年前茅庙集古镇传说中的古民居。这样美好的古韵街区场景,源于柏泉街道问计于民,发动大家共建美好家园。
“现在的孩子,往往被电子产品和快餐文化包围,能够有机会让他们静下心来,在家门口的古镇,听余爷爷讲述古老而动人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义。”阮辉是一位7岁孩子的母亲,在她看来,参与社区组织的“古镇余爷爷小课堂”,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课外活动,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深刻体验。
记者了解到,“古镇余爷爷小课堂”除了邀请社区内德高望重、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走进社区,还邀请了传统文化专业老师、大学生志愿者等,为新就业群体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及本社区的孩子讲述茅庙集的历史、文化、风俗、地理、人物等柏泉文化乡土知识,绘制社区地图15分钟生活圈等。
40岁的亦芳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小时候的她一直在茅庙集社区居住,上班后就离开了。今年年初,回到茅庙集的她,听说社区要为“古镇余爷爷小课堂”招募一批年轻的志愿者,作为传统文化教师的亦芳第一个报名参加。给少年儿童讲课和给成年人授课不同,亦芳准备了很多小故事,与孩子们互动。她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与生长生活的社区产生‘关系',建立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让孩子健康自信地成长。”
“古镇余爷爷小课堂”是茅庙集社区开展共同缔造的一个侧影。柏泉街茅庙集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王三保介绍,2024年以来,柏泉街茅庙集社区整合资源,积极探索社区多元共治共享新思路,因地制宜以“一社区一特色”为抓手,结合社区现有的古镇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如社区文化节、象棋比赛、志愿赋能培训、传统文化活动、特色服务活动等,助推“幸福茅庙集”建设。
报道支持 - 茅庙集社区
文 - 徐卉婷
图、视频 - 徐佳宝
通讯员 - 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