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区的电动车棚安全感满满
“新建的车棚不仅能扫码充电,还有各种消防灭火装置,真是太放心了!”7月16日,在径河街赛洛城社区新建的车棚前,前来取车的居民纷纷对新车棚赞不绝口。
赛洛城社区有169栋住宅楼,居民1.4万余人,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少。“之前每次充电都要错峰和排队,有时还要专门到上班的地方充电,很不方便。”居民刘女士对记者说。
“在日常走访中,不少居民向网格员反映,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少,希望社区想办法新增充电车棚和充电端口。”社区副主任李师对记者说。物业也经常收到居民反映,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在楼栋门口,不仅影响出行,还存在安全隐患。
面对居民的需求,赛洛城社区说干就干,共新增23个充电车棚,充电端口184个,电动自行车停车位230余个,为居民生活带来了实质性便利,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安全隐患。
车棚怎么建?样板车棚告诉你
“楼栋和走道间的距离和空间本来就小,再建车棚影响出行,而且电动车集中在一起也不安全。”居民徐女士对新建车棚并不赞同,觉得存在安全隐患。面对部分居民对安全距离问题的担忧,社区在小区建了一个样板车棚,让居民直观了解新车棚的安全性能,消除居民担忧。
整个样本车棚由阻燃材料组成,车棚长6米,可停放10辆车,不仅安装了智慧喷淋灭火系统,配置了专门扑救电动自行车火灾的水基型灭火器,还安装了断电保护装置和监控探头,一旦发现充电异常就切断电源并发出警报。当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时,棚顶的喷淋装置会启动喷洒进行灭火,喷洒范围可达6米。“我们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自动喷淋设备的工作原理、安装流程及操作方法进行了详尽介绍,并模拟了火灾场景下的设备启动与灭火过程。”李师介绍道。
“我们的车棚按照目前最高的安全标准建造,使用的充电插头都经过浸水防触电验证,整个充电系统可远程、定时控制空开闭合。”社区党委书记李巍说道,因车棚离楼栋较近,社区和施工方考虑了各种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对车棚充电安全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消除安全隐患。
“整栋楼有2/3的居民签字同意,我们才会建造新车棚。”李巍表示。
经过“多方联动”的高效运作,最终决定在最优区域搭建23个充电车棚,在121栋绿化带旁安装11个充电桩,满足居民充电需求。从选址、设计方案到施工,居民都参与其中。
安全又美观,居民充上“安全电”
“新车棚干净整洁,充电安全方便。”临近傍晚,小区居民李女士骑电动车外出归来,直接将车辆停在新建的停车棚内,停车、扫码、充电一气呵成。
“我们新建的车棚主要是在小区公共空间插建,并且在车棚周边做了增绿补绿,达到‘占绿不毁绿’的效果。”李巍介绍说。记者看到,新建的车棚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风格,结构坚固,外观简洁大方。车棚路面做了硬化处理,顶部采用了高质量的透光材料,保证了充足的采光,使得车棚内明亮通透,即使在阴雨天气也能为电动自行车提供良好的遮雨效果。车棚内每隔0.6米配备一个充电接口,每个接口都标有详细的充电指示和操作流程,方便居民操作,车棚间设置防火隔断,安装1.1米的防火板。
“我们把文化宣传和车棚建造结合起来,大家在停车的时候看到这些宣传标语,潜移默化懂得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做到上路出行守安全。”社区在提高安全意识上也因地制宜,利用电动车棚是居民日常出行必经处的特点,建立“车棚美学馆”,设置电动车消防安全指南的图标牌,普及电动自行车防火小知识。
路面硬化、安装……经过近两个月精心打造,23个高标准的充电车棚顺利建成。楼栋前“微改造”的空地变身为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并同步增设了184个电动车充电端口。
目前,新建的车棚已通过消防安全评估全部投入使用,居民们对此反响热烈。李巍说:“我们不仅解决了居民停车充电难的问题,还最大程度保障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有多家单位和需要改扩建电动车棚的社区都来我们这里观摩学习。”
据了解,径河街道今年已新建108个电动车棚(含无棚的3处,翻新5个),新增2123充电端口,有效地缓解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和安全充电问题。各社区将以电动车棚“微改造”为出发点,优化小区配套设施,不断改善辖区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报道支持 - 径河街道办事处 赛洛城社区
文、图 - 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