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持续关注!东西湖代表委员都说了啥
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1月11日和1月10日闭幕。会议期间,代表东西湖出席武汉市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受到了长江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展现了东西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履职新风采,更传递了“东西湖好声音”。
市政协委员万松: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武汉市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必须扎扎实实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大有可为,一定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市政协委员、武汉慧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松告诉记者,2024年,他参加了几十场次的创新创业工作会,接触企业和项目将近1000个,对武汉市的民营科技创新工作现状有了深入的观察和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作为政协委员,我全年共撰写了六件提案和社情民意,参与了十次委员专场活动,把中小企业的心声、我的观察和思考成果带给了政府相关部门。”万松说,“2025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我将针对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上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展开调研建言。”
市政协委员陈艳:让社区养老、婴幼儿托育更加普惠
“我一直都很关注社区养老、婴幼儿托育、老旧社区改造等民生话题。”市政协委员、东西湖区长青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陈艳,她期待通过建言献策,让一老一小得到更多实惠。
“社区养老怎么让更多老人得到实惠,让更多市民更易接受;婴幼儿托育如何更加普惠,更具有性价比;老旧社区改造如何切切实实让居民们有获得感……”陈艳说,2024年,她也围绕这些方面的民生问题做了一些调研。今年两会,她也在此基础上撰写并提交了相关提案,让一老一小相关的民生服务更普惠,让更多市民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再来看看其他代表委员在武汉市两会上持续关注“东西湖亮点”!
市政协委员张凯:以茶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经济
“以历史文化为媒介,营造中心城区+新城区交互的茶文旅体验。”市政协委员、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副主任张凯,他今年的提案关注茶文旅融合。
张凯在提案中提出,以历史文化为媒介,建立中心城区+新城区交互的茶文旅体验片带。中心城区以江汉关大楼等万里茶道遗产点为核心区域,建立茶历史体验区、茶文化博物馆、品茶时尚生活区。围绕黄陂木兰八景,新洲旧街,江夏梁子湖,东西湖柏泉等新城区茶叶资源,设计茶文旅路线,开发茶旅产品,形成集展示、科普、观光、体验、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特色区域中心。
“新的一年,我也将持续关注乡村振兴。”张凯说,2025年,他将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围绕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这一重要部署,在城乡融合、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方向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
市政协委员祝莹:武汉首宗自然资源资产包项目成交,生态资源转化大步迈进
“东西湖区黄塘湖片区作为全市首宗自然资源资产包项目成交,这是武汉在深化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迈出的重要一步。”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祝莹介绍了项目成果。
该成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统一,助力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利用与治理。
祝莹表示,下一步将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价格体系,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她建议各区政府盘点生态资源,主动招商,推出更多试点项目,打通 “两山”资产权益实现路径,以高效配置描绘美丽生态蓝图。
市人大代表万大勇:加快打造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
市人大代表、中建三局副总经理万大勇建议,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核心载体,立足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战略和区位优势,加快打造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做强武汉国家物流枢纽骨干。
作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核心区域——东西湖区吴家山国际陆港,目前正对标郑州、西安等首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竭力推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铁路商品车物流区、铁路快运物流区、铁路仓储物流区、汉欧国际物流园和综合保税区6大功能区,力求将陆港枢纽打造成武汉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物流战略支点。
万大勇建议,打造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应在市级层面设立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建设专班,出台产业发展、项目引进、人才培养等整体配套政策,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专项资金和政策倾斜。借鉴“空中出海口”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做法,以长江国贸为主联合汉欧国际物流公司、知名货代企业等单位围绕“集运贸”搭建铁路供应链平台。积极通过省级层面争取更多中欧班列(武汉)线条,保证常态化稳定高效运行,推动中欧班列扩量提质。积极争取省和国家海关的支持,统筹全市口岸资源,优化粮食、水果、肉类口岸的资源配置,发挥和释放口岸对集结中心、国家陆港枢纽以及全市开放型经济支撑作用。
文字整理 - 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