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慈惠街道: 党建引领绘就 “村美民富”新图景
沐浴在蓝天白云下的乡伴慈惠景区。
一条水杉林立的场级公路,将汉江边的美丽乡村,与现代工业“智创小镇”隔开。
12月7日上午,冬日暖阳,落在东西湖区慈惠街道蔡家台。郊游的城市居民涌入这片宁静的村湾,在“村里咖啡”馆点了一杯热“拿铁”,慵懒地坐在店前的休闲椅上,享受难得的“慢生活”。
这就是东西湖区慈惠街道倾力打造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慈惠街道,位于汉水之畔,地处东西湖区西南,辖区内石榴红村曾是华中地区最早的“网红村”。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流域综合治理背景下,慈惠街道主动作为,久久为功,打造“石榴红村”升级版“乡伴慈惠”景区。项目主体位于蔡家、鸦渡两个社区,包含14个永久性保留的自然村湾,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主要以观光旅游、农业种植为主。
慈惠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街道立足绿色生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居民共治共享之路”,绘就了一幅“村美民富”新图景。
■ 党建引领 群众“共治”——和美乡村展新颜
“黛瓦、粉壁、马头墙”,石榴红村的徽派建筑风格,以及干净整洁的环境,让这个“网红村”持续散发魅力。每到周末,游客络绎不绝。
为充分发挥村民共建共管积极性,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主动开展村民需求评估调查、村民议事会、清洁家园等系列活动50余次,以共同缔造“五共”原则统筹确定和美乡村建设方向,达成乡村建设共识。
“屋形美、塘堰清、景观绿、建节点”,慈惠街道突出生态建设,打造特色景观节点。截至目前,“乡伴慈惠”景区完成房屋立面改造371户,新建污水管道1.3万米,完成8个塘堰清理和水治理工作,绿化美化村湾空地10000平方米,打造乡村大戏台、锦鲤池、连心桥等颇具乡土特色的景观节点40余处。
毗邻汉江的慈惠刀把塘尽享江南水乡风韵。
慈惠街道主要负责人介绍,依托沿汉江堤岸线天然优势,在现有村湾肌理特征基础上,因地制宜,实施功能规划、特色分区,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完善旅游配套、形成“一户一处景、一线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美丽格局,成为东西湖区“两翼齐飞”美丽乡村示范带的重点节点。“我们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蔡家社区和鸦渡社区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为此,蔡家社区总结探索了“1+4+5”工作法,即在1个党支部引领下,发挥党员、网格员、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中心户4方带动作用,建立分片包户机制,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基层治理。鸦渡社区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行业协会等力量作用,不断深化“1314治理体系”,引导居民自治和行业自治。
鸦渡社区石榴红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 能人回乡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绘“丰”景
新农村,新事业,还需要新“头雁”。
2020年,“乡伴慈惠”景区建设如火如荼。慈惠街道党工委选派事业心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80后党员王君到蔡家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王君下决心打硬仗,攻坚乡村环境整治、发展模式转型两大“硬骨头”。
位于蔡家社区的“樈池”文化空间,由几座掩映在水畔竹林中的雅致小楼组成,内有书吧、民宿等业态,文化氛围浓厚。“樈池”负责人杨战海说,是王君帮他做了5户村民的工作,完成了房屋置换和改造。
“推进全面乡村振兴,选好‘头雁’很关键。”慈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林君说:“只有基层党组织建强了,乡村振兴才会有保障。”
近年,在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能人”李魁星、张晟、魏钺等带头回乡创业,先后开设乡村超市、来蔡小院、福晟别居、恩施土菜馆等餐饮小业态,发动辖区企业盈石集团投资1000万元,在景区投资建设愿驿·筱境和愿驿·半闲两个项目,招商的牛爷爷都市农场、亲子鹿园、哈哈乐欢乐小镇等项目进入了实际运营状态。
这些项目不仅弥补了蔡家、鸦渡社区的商业空白,还增加居民就业机会,带动居民一起致富。
产业的兴旺,也吸引一批“新农人”。从事旅游产业运营的余松,在“乡伴慈惠”景区经营起了“村里咖啡”,成为网红打卡点,其负责的“乡下有院”项目以盘活乡下空间资产为核心业务,以“共享村落”的理念,实现“城里有房,乡下有院”的乡村梦,吸引更多“新村民”落户慈惠街道。
“职业农民”王建兵正在建设现代都市农业项目,80亩联动温室大棚已完工,即将栽种第一季蔬果苗。“未来项目以‘慈惠豆’选育、示范种植、推广为核心业务,每亩地年产值在6万到8万元之间。”
围绕14个村湾,慈惠街道正在重点打造“一带六园两廊”,按“月月有果采”的思路和布局,建设亲子菜园、葡萄采摘园、蓝莓采摘园、鲜果采摘园、草莓采摘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沿场级公路建设旅游采摘观光带,形成地肥沃、路相连、沟相通、生态美、产业兴的发展格局,可实现年销售金额约2500万元。
今年,“乡伴慈惠”景区已接待游客14余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达630万元。据统计,2023年鸦渡社区居民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刚刚“尝鲜”旅游业的蔡家社区人均收入达到3.8万元。
■ 文明乡风 浸润人心——吹出乡村幸福花
村美民富,让居民享受到了实惠,也让他们乐于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有问题,大家一起商量,共同解决。”王君介绍,社区共同缔造工坊的“邻里见面会”“党员议事会”等居民自治议事平台上,有20件事项在“坊内”现场解决。
在文明乡风的孕育下,慈惠街道居民对社区文化需求更高。“我们在打造‘乡伴慈惠’旅游品牌的同时,注重培育乡村旅游文化。”
慈惠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景观令人向往。
慈惠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周瑶介绍,辖区群众自发组织的“民俗节”“慈惠好声音”“百家宴”“蓝莓节”“村超”等特色文化活动,让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充实起来。同时,在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下,街道培养出一批以梁绮嫣为代表的文化骨干人才,发展出一批腰鼓、舞狮、龙舟文艺队伍,充分激发群众文艺创造活力,催生乡村文艺精品。
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慈惠街道立足实际,紧抓家风、民风、乡风“三风”建设,街道主动拥抱新媒体,引入“返乡兄弟”“万家灯火”两个抖音百万级账号合作,传播农村生活正能量,激发群众向善向好之心。
“未来,慈惠街道将立足于‘民企联村’,持续撬动社会资本,从招商引进新兴业态、培育发展新建业态、引导发展精品产业三个方面,打造精品化和差异化旅游产品,让产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周瑶表示。
来源 -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