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西湖,城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2024年东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方案中提到,要布局建设数字城市治理平台, 深化大客流监测场景应用。
环境监测、交通巡查、应急响应、重大项目监管,在东西湖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简称区城运中心),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创新升级,用一双双“智慧翅膀”服务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
近日,记者走进区城运中心探究“智慧翅膀”如何运行和应用。
在区城运中心指挥大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下达巡航任务指令,一架无人机从固定的无人机巢起飞,按照预设航线自动调整飞行姿态、云台角度,同时自动回传巡航抓拍的图片和视频。后台通过智能识别比对分析和审核,将疑似问题线索自动生成工单,精准对接到各职能单位,整套作业流程十分顺滑。
无人机从机巢起飞。
“只需在无人机飞控平台预设巡航路线,就能实现‘一键巡检’和工单处置闭环管理。还可以针对不同区域和需求设计航线,选择起飞地点、高度、速度等参数,实时查看无人机飞行状态、位置以及视频直播。”
区城运中心运行管理科科长李梦雅表示,一个无人机单架次飞行时长40分钟,可覆盖约40平方公里巡检区域,相当于20个地面工作人员的巡查工作量,一次巡飞采集的视频图像数据,可供城管、水务、消防等多个部门共享复用,同时也可以为各部门提供个性化的飞行服务。
飞手正在区城运中心指挥大厅操作无人机。
除了日常固定巡航任务外,无人机还广泛应用于应急处突领域。李梦雅向记者介绍,“中心形成了全年不同时段的无人机保障预案,如遇大型演出、防汛排涝、融雪防冻等特殊情况,可根据需要临时调派附近的无人机支援。”
区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西湖毗邻天河机场,在空域受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打造低空+场景安全应用”。目前,无人机已执行任务709次,累计飞行时长129小时,飞行总里程超过2176公里,正在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利器。
在节假日,无人机沿着景区周边开展全方位智能扫描,一旦发现人流、车流拥堵滞留,将迅速调集该片区保障人员疏导管控,防止意外事故,确保游客安全;
在梅雨季节和汛期,无人机按照固定规划航线对汉江府河沿线堤段及易渍水点位自动巡飞,实时监测水位,有效弥补人工巡查盲点,为防汛排涝智慧赋能;
在高温季节,无人机全天候巡逻,防范于未“燃”,如有火情,实时反馈,提升应急、消防部门响应和救援效率;
在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无人机在高空拍摄全景,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将项目阶段性进展“尽收眼底”
……
无人机空中巡飞。(区城运中心提供)
“利用无人机、视频以及智能传感器,对全区495平方公里城市体征动态监测,小到每一栋房屋,每一条道路,大到一个景区、一个产业园区,各种数据一目了然,尽在眼前。”指着大屏上不断跳动的实时数据和画面,李梦雅向记者介绍。
区城运中心无人机布点图(区城运中心提供)
据悉,今年以来,区城运中心在全区共布设了13个固定机巢,建立了两大类8小项无人机巡管服务事项清单,构建起区域内全视角、全地形、周期性、地毯式覆盖的空中巡查体系,建成了全市首个空地一体数字化巡管平台,实现了全区无人机资源“一网统管”。
全域实景三维,高点视频鹰眼,低空全域无人机编队,多种数字装备让城运中心“看见”的越来越多。“应急指挥、区域治理、政务服务等多个跨部门综合应用场景在这里集合。”李梦雅告诉记者。
区城运中心指挥大厅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巡飞实时画面。
在区城运中心指挥大厅,8000余路视频点位信号实时接入,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全区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综合交通等实现“一屏监测”。中心还能实时通讯,指挥部与一线基层力量可视通信和视频点调,确保调动力量及时、现场处置及时、情况反馈及时。
区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持续围绕“平时监测预警、战时指挥调度”功能定位,深入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时响应、全景赋能的‘一网统管’城市治理体系”,为“中国网谷”插上“智慧翅膀”。
报道支持 - 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文、图 - 黄柳
通讯员 - 李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