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东西湖人,这份国庆假期健康提醒请查收

国庆假期将至,假日期间人员流动频繁,探亲访友和外出旅行明显增多,公共卫生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增加。为保障市民朋友们安全、健康过节,东西湖区疾控中心发布温馨提示:

0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准备食物、进食前以及使用洗手间后。

参与节日活动时,注意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拥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

避免接触生病的人,避免与不了解其健康状况的人员发生高危行为,避免接触疫源地野生动物以及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

02

注意食品安全,膳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健康饮食。

尽量吃熟食,特别是肉类和蛋类,避免食用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物;农村地区举办酒席应遵从当地的卫生要求,避免食品准备环节由于生熟不分,导致食品交叉污染。

03

关注官方信息,安全旅行。

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防控信息和健康提示,遵循专业机构的建议。假期期间如有出行计划,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况和健康建议,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

出行时携带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毒液、驱蚊剂等,在草原、林区等地旅游时可穿着长袖、长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以防被虫叮咬。

04

保持环境卫生,加强家庭健康教育

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定期通风换气,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加强对家庭特别是儿童的健康教育,让家庭成员了解基本的疾病防控知识。

05

做好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

对于流感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建议及时接种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假期期间,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医生近期活动史和接触史。

【相关风险特征及具体预防措施】

1.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肠炎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易引起聚集性疫情,旅行团、游轮、度假村中常有疫情发生。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物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则较多有呕吐。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吃水果要清洗干净,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

(3)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换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主要预防措施:

(1)坚持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在疫情流行期,免疫功能低下或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如去往人群拥挤场所,可考虑佩戴口罩。

(3)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出入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场所、就医时佩戴口罩,65岁以上、有基础性疾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及时就医,遵医嘱积极做好治疗。

3.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我国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为主。在夏季有可能续发本地传播。潜伏期为3-15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恶心、呕吐、皮疹、轻度出血。

主要预防措施:

(1)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

(2)在皮肤上和衣物上喷洒有效的驱蚊剂。驱蚊剂要选含避蚊胺或驱蚊酯等有效成分并取得农药管理许可的合格产品。

(3)安装纱门、纱窗。旅游时尽量住宿于有空调或纱窗的酒店。如果住宿的地方没有空调或纱窗,最好使用蚊香或灭蚊气雾剂,并使用蚊帐。

(4)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有旅居史返回本地的,2周内出现发热,应及时就诊并说明旅居史,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治疗。

4.疟疾

引起疟疾的疟原虫主要通过按蚊叮咬进入人体,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出汗,伴头痛、乏力、呕吐、食欲不振及四肢关节酸痛等。疟疾疫情主要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主要预防措施:

(1)准备适当的驱蚊剂、长衣长裤等,避免蚊虫叮咬。

(2)在流行国家或地区应尽量避免蚊虫活动高峰期到户外活动,如每日黄昏到次日黎明时段。

(3)回国后出现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提供相关旅居史信息。

5.猴痘

猴痘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非人灵长类动物。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避免与不了解其健康状况的人员发生性行为。出境旅游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

(2)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应自我健康监测21天,且不要再与他人密切接触,出现皮疹、疱疹、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行为史。

(3)发现伴侣有皮疹(尤其是生殖器、肛周等部位),要避免与其发生密切接触。

(4)如家人、朋友确诊猴痘,要注意个人防护,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同时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衣服、床上用品、毛巾和其他生活用品,避免共用卫生间,并做到勤洗手、勤通风。

6.拉沙热

拉沙病毒为人畜共患疾病,可通过接触鼠排泄物、病人血液及分泌物或污染的食物传染给接触者。全年均可发病。拉沙热起病缓慢,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发热、咽痛、咳嗽、恶心、呕吐、腹泻、肌痛及胸腹部疼痛,常见眼部和结膜的炎症和渗出。疾病在妊娠期尤为严重,超过80%的孕妇可发生流产。该病多发生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以及尼日利亚等西非地区。居住在拥挤、脏乱的钻石采矿地区的居民的发病率最高,医务人员也是高危人群中的重要群体。

主要预防措施:

(1)前往流行地区的人员应避免与鼠类接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进入家中,避免接触被鼠类污染的食物和物品。

(2)避免与有拉沙热可疑症状的人接触。

(3)注意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

7.奥罗普切热

奥罗普切病毒主要通过森林地区和水体周围的蠓或某些蚊子的叮咬传播给人类。疾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在感染性叮咬后3-12天开始,发病突然,通常伴有发热、剧烈头痛、关节僵硬、疼痛、发冷,有时持续恶心和呕吐,持续长达7天,高达60%的病例在发热停止后症状复发。目前尚无针对奥罗普切热的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或疫苗。已发现该病毒在巴西、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古巴等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传播。

主要预防措施:

(1)安装纱门、纱窗,旅游时尽量选择有空调或纱窗的酒店住宿,如果没有空调或纱窗,使用含有溴氰菊酯或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虫剂,并使用蚊帐。

(2)如果在流行地区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有流行地区旅居史返回本地的,2周内出现发热,应及时就诊并说明旅居史,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治疗。

8.食物中毒

每年5-10月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主要预防措施:

(1)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

(2)家庭烹饪时要保持烹饪区域清洁,处理食物前后勤洗手,准备食物时生熟分开,烹饪菜肴要烧熟煮透。

(3)谨慎食用酵米面食品,不采食不明野生蘑菇和野菜。

来源 - 东西湖区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