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入住率100%,一致好评!

“请问是医养中心吗?现在能不能预约床位?”4月22日上午,将军路街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将军路街医养中心”)主任何丽芳接到了杨先生的咨询电话,医养中心传出即将扩建的消息后,已陆续接到20多个床位需求。

为探索破解

“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的两难局面

将军路街卫生院

在2022年6月成立医养中心

目前有44名老人在住

入住率100%

是什么样的服务让这里炙手可热

近日,记者前往探访寻找答案


“在这里试住了一个月,就决定安心住下。”86岁的孙婆婆指着屋里的东西说,“家当都让孩子们搬来了。”

孙婆婆患有帕金森症,行动不便,需要人长期陪护,在亲家的推荐下来到医养中心。“这里好啊,有事情一按铃就有人来。”孙婆婆说。

窗台摆满植物的屋子里住着八十七岁的张爹爹和老伴王奶奶。2017年,王奶奶突发中风导致右侧偏瘫,后来又不慎从床上跌落,几乎失去了自理能力。“不仅要请护工24小时照护,还要在多个医院辗转治疗,很不方便。”张爹爹后来在网上偶然看到了“医养融合”的概念,在朋友介绍下,来到了将军路街医养中心。张爹爹说:“这里护理费比以前单独请护工要低,更专业更放心。我们也不用再操心做饭、打扫卫生等问题,综合算账很划算。”

何丽芳告诉记者,医养中心不同于传统养老院,特别配备了经专业培训后上岗的护理人员,可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巡查机制,床头与厕所也安装了紧急呼叫系统,确保老人安全。

“专家教授每周都来查房,为老人们提供个性化医疗护理、康复治疗等服务,老人们住得安全又安心。”何丽芳补充,在日常看护时,医养中心还通过每日监测、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等方式记录每一位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建立健康档案规范管理,让老人满意、家属放心。

近日,两辆公交车从将军路街医养中心出发,在医护人员陪同下,28名老人前往武汉市青山公园踏青赏花。老人们头戴红色太阳帽,手持国旗,一路上说说笑笑。“真是太开心了,去年没参加我就一直后悔。”76岁的王奶奶全程兴奋不已。

将军路街卫生院院长邹昕介绍,为满足老人们的娱乐需求,医养中心每年至少会组织两次户外远游活动,用老人们的话来说,是去“看看武汉的变化”。此外,集体操、手势舞、下棋、唱歌、拉二胡,以及节假日聚餐、晚会等活动更是家常便饭。记者还在医养中心看到了阅览室、康复健身室,心理辅导室、棋牌室、娱乐活动室等休闲场所,环境温馨舒适。

除了提供养老照护服务,帮助老人们缓解心理上的空虚感、失落感,鼓励他们重拾生活信心也尤为重要。“针对刚入住、有抵触情绪或儿女联系不紧密的老人,我们会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耐心陪伴。”全体工作人员悉心陪护每一位老人。

入住一年多的叶爷爷是“文艺骨干”,经常在节日时表演《祝你平安》《打靶归来》等歌曲,还为医养中心改编院歌,带领全体老人合唱。隔壁屋子住着的是一位“书法家”爷爷,他正忙着拟定节日对联,练习书写。邹昕还计划在扩建楼层开设一个室内花园,“聘请”热爱花草的老人来做管理指导。“希望老人们在医养中心的生活丰富多彩,把这里当作第二个家。”

随着城市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医养服务成为探索的新方向。

目前东西湖区已建立并运营四家公立医养中心,分别位于走马岭街、径河街、将军路街和慈惠街,暂时开设医养床位148张。将军路街医养中心成立以来,颇受好评,正在规划扩建,预计新增2400平方米使用面积,增设40-60个医养床位,可提供半护、全护等不同类型服务,价格比较普惠。

“全区医养中心的建设标准统一,力争环境优、功能全、配置高,切实提高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区卫健局医政科科长陈上骞介绍,依托基层医疗机构成立医养融合中心是为全区老人提供优质、普惠养老服务的一次积极探索,医养并重,提供专业医疗、康复、养老照护服务。

“目前医养中心基本可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可转诊、慢病能治疗、术后可康复、医保能报销、生活有人顾的服务模式。”陈上骞表示,今年,区卫健局将继续加强对医养中心的运营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全区医养中心的服务水平,积累有益经验,后续将在全区更大范围内帮助有需要的老人。



文 - 张晓晔

图、视频 - 金齐天

通讯员 - 邹俊 胡琼文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