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投用!覆盖2200平方米体育场馆
近日,记者从武汉临空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历经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梧桐雨体育中心分布式光伏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5月中旬正式开放投用,标志着该体育中心在推进清洁能源应用、打造低碳示范场馆方面迈出创新一步。
记者在梧桐雨体育中心看到,操作员在重型吊车的驾驶舱内精准调节吊钩高度,将预装的光伏面板逐块固定至吊装带上,准备进行光伏面板屋顶铺设工作。
吊运、降落、安装,每个环节衔接流畅,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进行。
据了解,2023年5月正式对外运营的梧桐雨体育中心,位于东西湖区将军路街碧水大道以南,集游泳馆、篮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等10余个运动场馆于一体,每年用电量开销大约120万元,平均每月10万元,高峰期每月能达15万余元。该项目计划利用体育中心屋顶资源建设光伏发电系统,覆盖2200平方米,满足整个体育中心电力需求的同时,为周边其他客户提供绿色、低价的电力资源。
光伏发电项目多用于工业厂房建筑,应用在体育场馆的并不常见。
梧桐雨体育中心工作人员石雨川向记者介绍,该体育中心日照充足,太阳能总辐射量为1239.8kWh/m2,年平均日照时长约1050小时,为光伏系统稳定发电提供了良好的光照基础。
屋顶面积广阔且平整,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与朝向条件,便于光伏阵列的规模化铺设,能最大限度地接收太阳辐射能。
体育场馆新增屋面光伏发电系统,综合能效将得到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该项目正式开工,由市能源集团所属能源设计公司总承包,武汉网谷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建设。项目采用“无人值班”原则设计,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监控方式,全线智能化运行,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能源利用模式,降低场馆用电成本并减少碳排放。
“每年能节省电费约38.5万元。”石雨川说,按照武汉市的光照时长,项目投运后每年大约发电量为38.5万度电。初步计算,平均每年可减少近231吨二氧化碳、碳粉尘排放,相当于植树超1万棵。
未来,体育中心计划将光伏发电与赛事运营、智慧管理系统深度融合,探索零碳赛事举办模式,为大型公共设施绿色升级提供参考。
报道支持 - 武汉临空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文、图 - 徐卉婷
通讯员 - 刘天 杨帆
一审 - 李冬
二审 - 蔡倩
三审 - 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