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变”大田 订单追着大棚跑!
水果黄瓜刚种下,就已经收到很多生鲜店的订单了。
2月25日,东西湖融媒记者从慈惠街农业公司获悉,2024年底建设完成的位于蔡家社区和鸦渡社区的49个单栋标准大棚,其农产品“期货”销售持续火爆。
记者在大棚内看到,番茄、螺丝椒、白豆角、羊角蜜、空心菜等蔬果种苗,在精准调控温湿度和三层覆膜保温技术的呵护下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根据蔬果品种分别开展田间管理。
“预计3月底小番茄和水果黄瓜可以上市,螺丝椒4月中旬上市。”慈惠街农业公司表示,预计水果黄瓜亩产将突破2万斤,螺丝椒亩产可达6000斤-7000斤,有望实现“大丰收”。
大棚内三层覆膜保温技术。
据了解,新建的49个大棚系慈惠街整合土地资源,继而开展农业高产值转型升级的尝试 。
慈惠农业公司副经理张蒙介绍,大棚所在田地,之前都是以“散租”形式交给农户,大多数情况下,由农户自行决定种植品种,自行联系销路,有时会出现品质不稳定、市场供给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存在产品卖不上价或者滞销的风险。
经充分调研论证,2024年10月起,慈惠街主导开展农业高产值转型升级行动,收回、整合零散田地,改造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大田,推行规模化种植。慈惠农业公司迅速行动,建设完成49个单栋标准大棚,同时邀请农业职业经理人,吸纳原土地租户参与种植,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模式,破解传统种植“碎片化”难题。
棚内水果黄瓜长势良好。
实现规模化种植后,由于对市场信息、种植产量、上市时间和品质可以做到精确把控,再加上农业职业经理人协助拓宽销售渠道,产品销路被进一步盘活。据介绍,目前大棚农产品正通过“线上社区团购+线下生鲜直供”双渠道供应市场,水果黄瓜、草莓番茄、彩色番茄等产品,未上市便已获大量订单。
大棚内,农业职业经理人方昌强给记者算起了账:原先的“碎片化”种植,一般情况下亩产值最多2万元;如今,规模化种植精品果蔬后,亩产值可达5万到6万元。“种植户、经营者、市场实现三方共赢。”
农业职业经理人方昌强在日常田间管理。
慈惠农业公司表示,推动规模化种植的同时,还将借力“乡伴慈惠”全域旅游品牌,联合旅游公司开发采摘体验、研学观光等项目,通过打造高品质水果种植基地和观光景点,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游玩,体验乡村生活,感受大美东西湖。
报道支持 - 慈惠街道办事处
文、图、视频 - 宋亮 徐佳宝
通讯员 - 林思雨
一审 - 李冬
二审 - 汪杭
三审 - 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