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河街电犁社区寒假学堂圆满结业
1月21日17:00,随着结班合影最后一次快门声响起,为期6天的电犁社区寒假学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顺利结业。在此期间,30名年龄在6至12岁的小学生,在四名充满活力与爱心的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共同编织了一段难忘的寒假记忆。在这里,孩子们从互不相识到彼此相知,一张张笑脸见证了一段段欢乐的课堂时光,让这个冬日里充满温暖和活力。这段时光,不仅见证了孩子们知识的增长与技能的提升,也深刻记录了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心路历程,更彰显了社区在寒假期间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深远意义。
丰富的课程设置
寒假学堂的成功,离不开其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从科学探索到文化艺术,从体育健身到社会实践,每一门课程都旨在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垃圾分类与消防演练,让孩子们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拓印与手工制作香囊,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审美情趣;团队协作项目,则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交技能与团队精神。这样的课程设计,既满足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又兼顾了趣味性与实践性,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知识的种子在快乐中生根发芽
走进寒假学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孩子们一张张充满好奇与兴奋的脸庞。本次学堂精心设计的课程,如同一场场知识的盛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在垃圾分类课程中,孩子们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小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与自豪感。消防演练环节,孩子们在消防员的带领下,亲身体验了火灾逃生的模拟场景,既增强了安全意识,又学会了自救互救的技能,欢声笑语中,安全知识悄然扎根。
拓印与手工制作香囊课程,则是孩子们创意与动手能力的展现舞台。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将一张张宣纸轻轻按压在精心挑选的树叶或花朵上,一幅幅独一无二的拓印作品跃然纸上,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美的感悟与欣赏。而手工制作香囊的过程中,孩子们亲手挑选香料、缝制布袋,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探索与创造的乐趣,香囊虽小,却承载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团队协作项目,更是将寒假学堂的学习氛围推向了高潮。通过解谜游戏、接力赛等形式,孩子们学会了沟通、协作与领导,每一次成功完成任务后的欢呼,都是对他们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的最好诠释。这些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团队合作与相互尊重的种子。
志愿者从陌生到熟悉,从付出到收获
在这六天里,四名大学生志愿者也成为了孩子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与导师。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却因共同的志愿服务热情而相聚。来自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郑亚楠,在结业典礼上深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参与这次寒假学堂的志愿服务,对我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成长。起初,面对一群活泼好动、性格各异的孩子,我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会了如何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奉献的意义。”
小李提到,每当看到孩子们因为一个小小的成功而兴奋不已,或是因为解决了一个难题而露出自信的笑容时,他都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协助老师管理课堂、组织活动时,他体会到了责任与担当的重量,这些经历让他跳出了舒适圈,学会了如何在挑战中成长。“志愿服务让我意识到,每一份看似微不足道的善意,都能汇聚成温暖人心的力量。这六天,我不仅收获了孩子们的友谊,更收获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心灵的富足。”
构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
电犁社区寒假学堂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更彰显了社区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社区作为连接家庭与学校的桥梁,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与实践机会,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学习新知、拓宽视野的平台。寒假学堂的举办,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见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一个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促进了社区内部的和谐与凝聚力。同时本次电犁社区爱心托管班,缓解了部分寒假期间家长们“看护难”的问题,满足了孩子多元化学习需求。
随着寒假学堂的圆满结业,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快乐踏上了回家的路,而志愿者们心中则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与宝贵的经验。电犁社区寒假学堂,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之旅。未来,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活动,让知识与快乐继续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让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爱与希望的光芒。
通讯员 - 高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