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万人涌入!年轻人为啥青睐东西湖()新区?

“背上吉他,在新风公园向风唱晚。约上同事,在智慧绿廊上慢骑环游……”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师范泉明,在朋友圈晒出徜徉智创小镇的开心感受。

智创小镇以文体娱商集成式配套,服务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集聚区近万名年轻员工。

承载国家战略、打造开放高地,东西湖区正务实作答城市产业“双集中”命题。

机遇,总是眷顾奋斗者。

继国家网安基地之后,武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于2021年落户东西湖区。

▍中欧班列(武汉)始发站是武汉陆港枢纽核心功能区。

作为国家战略承载地,陆港枢纽潜能在激发中快速释放。2023年,陆港枢纽空间拓展至枢纽核心片区、走马岭物流集聚区、汉江沿线拓展区、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集聚区。

中共东西湖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贯彻“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要求,建设“陆港核心”,做大做强双循环枢纽经济集群。

紧邻中欧班列(武汉)始发终到站场,围绕TCL的6家上下游企业、创维集团所属4家企业、宝龙达集团所属3家企业以及湖北创想三维3D打印产业园,围就武汉极具规模的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集聚区。

面积3平方公里的集聚区,平均3秒下线一台电脑整机、8秒组装一台空调、24秒组装一台电视机,年产值规模达到200亿元,未来两年冲击500亿元。

沿107国道,集聚区南北两翼延伸开来的产业大走廊长达40公里,是东西湖区制造业的稳固基石。

▍东西湖区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集聚区。

多条产业链交集、聚集,万余名年轻创业就业人群涌入。

在全区发展空间规划中,陆港枢纽新区既是连通世界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承载区,又是引领区域未来发展的科创智造大走廊产业集结地。

因战略而生,乘战略而兴——将枢纽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新动能,东西湖区由此拉开新一轮对外开放开发大幕。

产业创新,引发城市更新。

东西湖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通过产业、城市两大规划,推动城市、产业一体化布局、协同化发展、片区式推进,陆港枢纽新区产城人融合项目遍地生花。

以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集聚区高阶规划的智创小镇,2024年6月开建,10月开街。在9条道路构成的棋盘状空间里,多个主题公园区隔出文创、体育、社交与乐活空间、云集市集,工业园区变身工业社区。

▍周边企业员工在智创小镇新风公园向风唱晚。

昔日冷清的厂外道路,如今处处光鲜时尚。范泉明背上吉他,约上同事在绿道上流连。按照公司2025年增产扩员计划,TCL智能制造园区员工总数将超5000人——智创小镇这个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推进工作标杆工程,俨然是白领、蓝领心仪的人才引力场。

时值冬月的陆港枢纽新区,人才引力场岂止是智创小镇。

慈惠街道——投资客携新业态接踵签约乡伴慈惠景区;凌空之翼·青年社区项目正加快推进主体结构施工,其6栋造型新颖的高层住宅楼,同时配建幼儿园和商业设施,可容纳924户居民。

▍临空港西城生活广场商业街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走马岭物流集聚区——由老旧厂房焕新而来的三合文创产业园已完成外立面装修,将链接食品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优势产业。总投资6.5亿元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临空港西城生活广场,主体结构已封顶、砌体施工已完成。这两处文化与商业新地标,与东西湖区第三人民医院和走马岭学校,共同构成品质生活街区。伴随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新校区签约落地,12000人办学规模与本科院校标准,将再提升陆港枢纽新区宜居品质。

科创智造大走廊——北端新沟镇街,占地面积3.66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已建成投用。南端长青街境内,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友谊小学2024年秋季开学投用。

陆港枢纽起势,促动枢纽产业新区建设。

中共东西湖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加快建设网安科技新城、金银湖总部新城、金银潭商务新区、陆港枢纽新区,打造产城融合示范片区。

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推动城市、产业与人的协同互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汉江北岸,产业特色鲜明、枢纽经济发达、城市功能完善、开放活力彰显的陆港枢纽新区,峥嵘初现。

报道支持 - 东西湖区慈惠街道、走马岭街道

文、图 - 戴东辉

通讯员 - 林思雨、朱璀、陶璨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