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腊味要吃柏泉的?
把腊肉和腊肠切成片儿,配以泥蒿或蒜薹爆炒;把腊鱼切成小块,加点红辣椒和姜丝,隔水一蒸就是道下饭菜。土生土长的湖北人,深冬里一定会馋的,必缺不了这一口腊味。
每年11月起,茅庙集街上的腊味店铺就开始腌制腊鱼、腊肉、腊鸭等年货产品,其中最出名的要数柏泉干鲶鱼。
工人们将腌制后的腊货进行翻面。
柏泉干鲶鱼制作起源于清朝末年,每年秋天,活鲜鲶鱼大量上市,为了利于保存,柏泉人用一种独特的风干方式制作,造就了这款美味。
华容干鲶鱼坊是茅庙集上年头最久的一家腊味坊,走进他家的晒场,只见铁架上密密麻麻地晒着干鲶鱼和各类“腊货”。
“年均销售超过10万公斤啰。”老板蔡梦宁告诉记者,柏泉干鲶鱼采用原生、传统、绿色的制作工艺,用上等花椒、五香、桂皮、精盐等佐料,分层放入陶罐中,再经昼夜自然风干而成。除了鲶鱼,青鱼、草鱼等各类腊鱼,鸡、鸭、豚鸭都是腊味"主角"。
铁架上晒着各类“腊货”。
“回归用陶罐,就是回归传统的腌制方法。”蔡梦宁介绍,往年都是撒上佐料后直接晾晒,“今年,我买了20个大陶罐来腌制‘腊货’,这种传统的腌制技艺,可以让鱼有肉味、肉有鱼味。”
古法腌制的坛子。
“8万斤鱼、5万只豚鸭、2万只鸡、1万斤排骨……”蔡梦宁一边忙着将腌制好的腊货平铺在晒架上,一边向记者介绍今年冬至前期的备货量,“预计大年三十以前能全部卖完。”
“这个45公分的礼品盒,可以装六到八斤的腊鱼,这个是65公分的礼品盒,可以装十几斤的腊鱼,欢迎大家下单……”晒场上飘荡着老板娘施莲在直播间介绍自家腊味的声音,情绪饱满。
施莲在直播间介绍腊货。
施莲直播的背后,就是腌制好的“腊货”,正在自家晒场全方位享受“日光浴”的炙烤。以晒场腊货为背景,一部手机、一场直播、一个链接,东西湖区柏泉街上,华荣干鲶鱼坊制作的“腊货”便可销往全国各地。
华荣干鲶鱼坊店面。
“我也是第一次出镜直播,边播边学习吧。”施莲告诉记者,夫妻俩今年开始尝试电商直播,“摸着石头过河,没想到直播首场就卖出了6000元。”
看着直播间逐渐有了人气和业绩,施莲更有底气,“我们也看到了腊货更多的市场机遇。”
柏泉茅庙集。
据了解,茅庙集上制作和售卖腊货的商户、农家乐有10余家,用直播带货还是个“新鲜事”,街坊们只在线上见过没干过。“最近几天,不少街坊前来咨询了解如何直播,我们也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蔡梦宁告诉记者,希望大家能一起把农产品销到远方,在新媒体平台赚到红利。
报道支持 - 柏泉街道办事处
文、图、视频 - 徐卉婷 徐佳宝 东西湖融媒图片资料库
通讯员 - 刘仪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