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健康科普 | 了解舌尖上的幽门杆菌,从此不再“谈幽色变”

幽门螺杆菌(Hp),微生物学中是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寄生在胃、幽门等附近的黏膜上,是人类至21世纪初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是生长

舌尖上的幽门杆菌 

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有超过50%,约7亿人感染了此病,感染之后不能够自愈。同时幽门螺杆菌具有高致病性,如不及时治疗会一直对胃黏膜产生破坏,所有的患者都会发生浅表性胃炎,约15%-20%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5%-10%患者发生Hp相关消化不良;约1%患者发生胃恶性肿瘤,包括胃癌、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具有可传染性,主要通过唾液、粪便传染,接吻、共餐、共用牙具等都有可能中招。而且Hp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它家庭高得多。因此,如果有家人确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他人应特别注意。

症状表现

1、幽门螺杆菌使口腔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大多数在餐后会出现、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到医院做相对的检查才能发现。

3、随着病情的严重,会逐渐破坏胃肠道壁,引发癌变的发生,而且,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一般都患有胃病,发生胃病的患者,多数与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关系。

4、幽门螺杆菌症状一般感染者在检查中显示阳性,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病毒在患者体内长期的破坏、寄生、繁殖,随着病情的发展,幽门螺杆菌会使菌群失调,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预防措施

1.实施分餐制: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家庭集聚情况居多,为了更好的避免再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应及时治疗,实施分餐制,以免发生二次、三次传染。

2.注意饮食规律: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要注意饮食规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则更加需要注意饮食规律,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吃易消化、细软食物,忌辛辣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良好的卫生习惯:幽门螺杆菌传染力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餐具、分辨等途径传染,构成一个连锁的传染途径,所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

想要改善肠胃疾病,根本的做法就是防止有害菌群的侵袭,构建有益菌群的屏障,益生菌通过在肠道占位争夺排挤有害菌,产生的有机酸、过氧化氢和细菌,可以阻止有害菌生长繁殖,起到屏幕作用。要活的益生菌才有用。益生菌是调节肠道菌群,可以促进食欲,调节胃口;多吃一些可以保护我们肠胃的食物,比如蜂蜜、小米、山药等,对肠胃很有好处。

来源 - 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