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3.0园区是怎样炼成的?

“前三季度累计出口3000万元,年底有望达到4000万元。”11月4日上午,位于国家网安基地核心区的中南高科东西湖科创中心(下称“中南高科”)内,北立传感器技术(武汉)有限公司(下称“北立传感”)CEO陈笑汉,向登门走访的武汉临空港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下称“区高新办”)经济发展部负责人林起凤,通报生产经营情况。

在区高新办贴身、贴心服务下,北立传感获评科创新物种“瞪羚”,其所在的中南高科3年完成3期建设,72家投产企业中高新占比48%,多家入列上市后备企业,背靠东西湖区“1+4+N”产业体系,中南高科正向外输出“智造楼宇”运维经验。

位于国家网安基地核心区的中南高科东西湖科创中心。

“公司出口增势迅猛,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听完陈笑汉介绍,林起凤马上发问。

这是林起凤一周之内第二次走进中南高科,扫楼进厂早已变成服务企业的日常。北立传感由创业团队蜕变为“瞪羚”高企,正是她和同事们辗转陪跑催生的科创新物种。

陈笑汉(左二)向林起凤(右二)介绍最新研发情况。

2015年7月,北立传感在东西湖区海峡两岸产业园注册成立。当时,国内仪器仪表生产所需传感器大多依赖进口,成本高、货期长,技术合作渠道不畅。

挑战就是商机。北立传感的小伙伴们盯上了这块硬骨头。“头3年纯粹‘烧钱’,没有一分钱产出,是区高新办牵头对接资源、提供免租等孵化优惠,扶持我们挺过来的!”陈笑汉表示,北立传感攻克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要用一路闯关回馈各方呵护”。

机场安检光谱仪,可燃气监测,光刻机气体分析仪,空调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凭借一枚枚精致的传感器,北立传感融入湖北“光芯屏端网”产业洪流。

眼看1000平方米研发生产空间,不能满足扩产需要,区高新办四处牵线搭桥。2022年5月,北立传感作为首批落地企业入驻中南高科。

林起凤和同事们由此从长青街走进径河街,把跟踪服务带进28栋产业楼宇。

“收集企业需求,对接相关部门,及时作出反馈。”林起凤把园区对接称作“扫楼”,然后通过在区政府办公大楼与相关部门跑动式的对接,第一时间解决企业需求。

扫楼,跑楼……林起凤和同事们乐此不疲,为中南高科企业落地发展“呼风唤雨”。

高精度红外气体传感器。(企业供图)

2023年,北立传感产能突破10万支,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抢占海外市场,出口规模达到2100万元。按今年签单势头,外贸出口有望翻番。

8月初,北立传感被认定为湖北省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9月,公司进入东西湖区上市后备企业库。10月底,公司研发团队获得“武汉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认定。

这支平均年龄27岁的科创团队,迎向高光再度起跑。

落地中南高科,北立传感找到了生根拔节的福地。而对中南高科来说,东西湖区是其布局武汉稳健发展的沃土。

2020年9月,总投资约10亿元的中南高科正式开建,项目占地196亩。2022年5月,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此后二期、三期接力投用。

中南高科东西湖科创中心一角。

“抢前争先,中南高科与东西湖区拥有相同基因。”中南高科企业服务办公室负责人吴江丽介绍,在东西湖区相关部门支持下,项目快速启动、快速审批、快速建设、快速招商及高效投产。

中南高科产业集团在武汉重点打造的这个3.0样板园区,入园标准苛刻。在区高新办和商务部门选育推荐与招商协同支持下,园区对接并融入全区产业生态,一期投产时有60家企业集中入驻。

“区高新办的贴身服务,是中南高科高效运行的保障。”吴江丽介绍,双方建立的服务联合体建立“N→N”服务模式:企业需求通过服务联合体,传至若干部门办理;多头惠企政策,通过服务联合体传至企业。

园内企业武汉双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工业胶粘剂研发,新近获批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图为该公司实验室(资料图)

林起凤和吴江丽紧密协作,银企对接、进规宣讲、上市辅导、专利保护、人才联谊、专场招聘等各类定制服务,走进了中南高科。

去年以来,中南高科先后有5家企业进规、进限,园区“四上”企业达18家,企业获得专利发明、实用新型844件,软著395件,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东西湖区中南高科)工作站由此获准设立。

园内企业湖北楚天汉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物联网水表电子模块。

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生态,催生一大批与国内新能源、新材料及造车新势力紧密配套的新锐企业。

2023年,园区实现产值约12亿元,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度超过80%,孵化工业胶带、广告印刷两条供应链。目前,园区高新企业占比达48%,其中有专精特新“小巨人”8家,瞪羚4家,网安企业10家。

投产三年,满员运转。中南高科产业集团以东西湖实践为蓝本,先后建设运营江夏生命科学城、汉口北创智中心,在武汉形成三园共生格局。

筑牢工业“压舱石”、稳住经济“基本盘”,东西湖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蹄疾步稳。区高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中南高科“智造楼宇”模式推进“工业上楼”,夯实新质生产力承载基础,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报道支持 - 东西湖区经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高新办、区工商联

文、图 - 戴东辉

通讯员 - 李扬镳 钱漫 蔡明珠 张玲玉

一审 - 向江月

二审 -李倩

三审 - 邱敏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