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博物馆+1,来东西湖品味千年酒文化!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0月11日,在武汉陈氏酒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上,一位老者气势恢宏地朗诵《将进酒》赢得满堂喝彩。
坐落于金银湖国家湿地保护区的武汉陈氏酒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顺承中华酒文化脉络,成为东西湖文旅融合发展又一“新地标”。
武汉黄鹤楼、沧州铁狮子、河南状元红、沈阳诗仙醉……走进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各地区代表性酒产品。花花绿绿的酒瓶或窈窕细长,或圆润敦实,散发着独具一格的区域特色。
馆长陈铁锤介绍,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750平方米,分为中央大厅、历史追溯、白酒长廊、药酒厅、湖北厅等8个展厅,集商周黑陶酒器、明清铜铁酒皿、民国文献酒笈、新中国十七大名酒、五十三优、三十六酱、湖北老八大、民族佳酿、荆楚遗珍于一体,向游客全面展示了丰富的中国酒文化。
“你们看,这都是好早之前的酒了。”博物馆内,某酒业公司创始人刘志聚精会神地观赏展品,还时不时与同行人交流、感慨。
因是“好酒之人”,两年前,刘志凭借一腔热爱,以新人之姿进军白酒行业。“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博物馆里放着的都是各地名酒,这些酒是历史的见证,背后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刘志连连称叹,他表示,这趟博物馆之旅能够帮助他增加见识,提升行业认知,对企业后续发展有很大帮助。
据统计,该博物馆中展出的酒产品、酒器、文献等藏品共1000余件,均为陈铁锤的个人收藏,其中一批黄鹤楼老酒经历了企业发展的特殊阶段,极具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这批产品产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值黄鹤楼酒业发展动荡期,而那时距黄鹤楼蝉联‘全国名酒’称号不过区区数年。”陈铁锤介绍,产自这种背景下的黄鹤楼酒,见证了企业的兴衰荣辱,蕴含着丰富的“文献价值”。
博物馆内参观的游客。
在博物馆中,还有我国36款优质酱香型白酒被收藏在“酒巷”之内,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珍贵藏品。湖北地区老八大名酒厂的历年藏品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北各地市、州、县酒厂和作坊的藏品也是陈铁锤的得意收藏,馆内还专门展出了来自东西湖柏泉、走马岭的品牌老酒。
中国酒历史源远流长,名酒荟萃。浪漫瑰丽的楚文化更是孕育了楚人以酒会友、以酒结缘的好客性情。
2006年,陈铁锤第一次接触到老酒收藏,全凭感觉和个人兴趣入手。18年来,他到过山东,去过新疆,跑遍天南海北,收藏了4000多个品种,10000多瓶老酒。
华北地区老酒藏品。
“那几年正是白酒市场火热的时候,市面上有各种特供酒、专用酒,我当时就觉得这肯定有收藏价值。”通过多年交流、学习,他摸索出一套判断老酒价值的法则:一看市场稀缺性,二看国家评定的等级资质,三看文献价值。然而更重要的是,买到真的老酒!陈铁锤坦言,当年没有成熟的鉴定体系,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吃过不少亏,交过高昂的“学费”。
为规范老酒市场秩序,助力老酒收藏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酒类专业委员会的最早发起人之一,陈铁锤致力于老酒收藏鉴定师培训事业,与老藏友联合编写老酒鉴定技巧规范,并于2017年开办了第一期老酒鉴赏培训会。
华南地区老酒藏品。
2019年,陈铁锤联合华夏酒报总编创办了国际烈酒(中国)大奖赛,对各地的特色酒文化进行发掘、提炼、传播,每年吸引近千家酒类企业参赛。“但是搞大赛都是圈子内自己玩,这几年我开始思考如何寻找破圈机会,将酒文化传递给更多国人。”陈铁锤感慨道,其实白酒也是需要小酌、品味的。向大众传播源远流长的酒文化,科普如何正确品酒,如何健康、科学饮酒,正是他耗时一年,尽心竭力开办博物馆的初衷。
“金银湖这个位置我非常喜欢,环境清幽,交通也便利。”陈铁锤决心把这里打造成东西湖文旅新亮点。
下一步,该博物馆还将加入专业的调酒实操环节,让大家亲身体验调酒的乐趣,感受酒文化的创新与活力。“我们还将依托博物馆举办展销会、培训会、研学等活动,为广大消费者以及喜爱中国美酒的人群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熟悉中国白酒的酿酒工艺,了解中国酒的文化传承。”陈铁锤补充道。
博物馆中展出酒产品、酒器、文献等藏品共1000余件。
东西湖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区积极引进非国有博物馆入驻,目前已有9家成功开馆运营,涉及竹雕、地契、昆虫、历史文物等多元主题,展品丰富,极具体验性和趣味性。武汉陈氏酒文化博物馆的成立填补了东西湖区专业酒文化博物馆的空白,拓宽了东西湖区文旅渠道,助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址
环湖路辅路与环湖五路交叉口东南140米(有停车场)
预约电话
13607102716
开放时间
每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每天9:30-17:00开放
报道支持 - 东西湖区文旅局
文 - 张晓晔
图 - 向江月 杨倩
通讯员 - 戴芳 朱琪 张恒
一审 - 陈亦希
二审 - 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