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公交去卖菜
清晨4时30分,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H85路驾驶员宋程已经将车开到了东西湖区西边的新沟镇街荷新路新沟闸。
清晨四点半,公交车停靠在新沟镇站台。
后续半个小时,这辆写有“惠农直达”标志的车辆,会陆续迎来一群“特殊的乘客”。他们有的人开着三轮车,有的人将麻袋固定在小推车上,还有的人用一根扁担挑着竹篓或直接手拎着水桶。他们是新沟镇或汉川的菜农,坐公交是为了去城里卖菜。
因为每天会载不少菜农,H85多年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卖菜公交”。一个半月前,这条公交正式升级为惠农专线,菜农进城卖菜之路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9月6日清晨2点半,天空一片寂静漆黑,71岁的孙信友已经起床,前往附近街上吃了一碗热干面。随后他到自家种的一亩菜园,摘下辣椒、芋头、冬瓜等近40斤的新鲜蔬菜,装上三轮车后与公交车汇合。在宋程的帮助下,蔬菜被合力搬运到公交车上。
公交司机帮助菜农将蔬菜搬运上车。
5点整,H85载着孙信友在内的8名菜农和一车的新鲜蔬菜准时出发,驶向二十多公里外的吴家山。虽然乘客不多,但是菜筐、麻袋、布袋已经把车厢塞得满满当当,车厢里弥漫着蔬菜的清香和淡淡的泥土味。这些菜农普遍年龄在60岁以上,由于起床很早,一上车很多人就倒头开始补觉。
得益于头天晚上八点睡觉,孙信友坐公交时还比较精神。今年是孙信友卖菜的第二个年头。年轻时他做过砖瓦厂职工,也当过铁路上的搬运工,退休后每月领着3000元的退休金。为了充实晚年生活,他坚持种菜。尽管每次只挣100元左右,他还是坚持到市中心卖菜,“家里吃不完,不卖会浪费,城里人也需要新鲜蔬菜。”
一个半月前卖菜,孙信友也是乘坐的H85。H85原本是一条东西向的线路,每天5点30分开班,全长近28公里,设置51个站,从新沟镇开往吴家山需要85分钟。在过去,挑着菜筐的菜农和上班族、学生挤同一辆公交车,让不大的空间显得更加局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西湖区相关部门和公交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将H85的首班车升级为惠农专线。
专车将原定5点半的发车时间提前至清晨5点,这样就能更好对接早出门的菜农们,确保了他们能及早抵达市场,占一个好摊位,有更加充裕的销售时间。
孙信友在公交车上休息。
此外,专车从新沟镇出发后,中间不停靠,只在吴家山设置三个站点,全程用时只要50分钟。一般情况下抵达东吴大道六顺路站和东吴大道三秀路站附近的两个大型菜市场后,菜农们下车前往摊位售卖。但也有菜农选择在七雄路东吴大道北下车,转乘轻轨1号线或其他公交车直达市中心售卖。
孙信友每天去硚口卖菜。从吴家山下车后,为了不打扰轻轨上数量众多的上班族,他选择转乘公交车前往古田二路。根据他的经验,市中心的菜市场卖得更多,价格也更高。以冬瓜为例,在吴家山能卖到2元一斤,在市中心可以卖到2.5元一斤。
孙信友下车运菜。
“一天最开心的事情是把菜卖完了,空着篮子一身轻松地回家。菜卖得快不快,看菜的新鲜度、市场缺乏度和好的位置。”有了惠农专线的加持,孙信友每天更快地抵达菜市场,卖完菜的时间也从原本下午两点提前到中午12点。尽早卖完,尽早回家,孙信友现在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打理菜园。
家人担心他累,曾劝说他不要卖菜。但是孙信友并不觉得累。在他眼中,种菜、卖菜是一种多年的生活习惯,是日常锻炼身体的健身方式,更寄托着“劳动最光荣”的朴素情感。
惠农专线的设立,让更多像孙信友这样的菜农,在乡村和城里的便捷摆渡间,让自己、让家人、让城市的居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今年以来,在东西湖区除了“卖菜公交”,还开通了覆盖旅游、就医、通勤、通学等定制公交线路10余条,为百姓提供了更新颖、贴心、多元的出行服务。
文 - 李冬
图 - 杨倩
通讯员 - 黄丽俊
一审 - 张晓晔
二审 - 汪杭
三审 - 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