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微改造完成!走马岭这个社区让幼有所育、老有所乐~

荒草丛生的空地变为广受欢迎的“儿童乐园”,狭窄简陋的百姓舞台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改造,改造成功后还举办了首次“清凉一夏”纳凉晚会。

近日,记者走进走马岭街新华社区乐佳小区进行探访,小区经过微改造后装上了“美颜滤镜”,找不到半点“老旧”的样子。

社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

新华社区乐佳小区常住居民2000余人,其中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人数众多。经过岁月洗礼,这里公共活动空间匮乏及娱乐形式单一化问题日益凸显,居民们多次提议,迫切希望能在小区内进行一些“微改造”。

2024年,新华社区决定对老旧小区进行微改造,乐佳小区增设活动空间的改造也提上日程。新华社区副书记王恒介绍,前期调研改造意见时,小区居民踊跃参与,为此组织多轮民意调研会,其中还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的调研会,让全年龄段居民都能充分发表意见。

共同缔造游乐场。

“我们小区内没有儿童活动的地方,很多孩子在道路上玩,非常危险。我提出将12栋前面长满杂草的闲置空地改成儿童乐园。”居民肖风霞的提议得到居民的广泛认可。

“我当时提议,小区原有的舞台狭窄破旧,不仅办活动时站不下演员,后排的观众还视线受阻,希望能扩宽加高。”合唱团团长黄翠华说。

社区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后,最终将改造项目确定为新增一处儿童乐园和百姓舞台的提档升级。在随后的项目设计过程中,居民们也就游玩设施、设施布局、原材料采购等积极建言献策,与施工单位一起看现场,找点位,商量布局,最终才确定出一张张因地制宜的改造施工图。

改得怎么样,居民来参与

改造儿童乐园和百姓舞台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得到了小区居民和辖区内企业的热烈响应。由16名退休居民自发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在高温天气下坚持整理荒地,铲除地胶、清除杂草,仅用半天就完成了儿童乐园的地面清理工作。 “我们自己的小区,要改好,还得咱们自己上。”今年69岁的居民黄翠华充满干劲,带领志愿者们从早上七点钟就开始铲胶、除草。“天气太热了,连矿泉水都喝了好几箱。”黄翠华仿佛忘了自己也是年近古稀的老人。

辖区内爱心企业雪公淀粉、楠利祥建材和华龙生物制药共同捐款15000元,为改造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雪公淀粉在新华社区扎根十几年,不光要重视经营、也要扛起社会责任。希望通过这次捐款活动,能让小区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武汉雪公淀粉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社区居民辛厚本是建筑手艺人,他主动捐出闲置的砖块和自行采购的水泥黄沙等材料,并带动小区内的其他手艺人共同打造沙坑、滑梯等娱乐设施。

社区副书记王恒激动地说,“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历时一个月,儿童乐园和百姓舞台就全部完工。”儿童乐园新铺设的环保塑胶柔软干净,滑梯、沙坑、秋千、攀岩等娱乐设施应有尽有,五颜六色的儿童乐园充满童趣,成为小区内最热门的打卡点。百姓舞台由6米拓宽至13米,高度增加了85厘米,舞台背景墙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升级。

改后怎么管,居民自觉维护

走过小区的儿童乐园,一片亮丽的小花坛十分引人注目。花坛里,种有桂花、红叶石楠、三角梅等多个品种。百姓舞台也整洁平整,之前举办活动的宣传海报也被铲得干干净净

“整洁的环境可不是改造出来的,是居民排班打扫共同完成的,就连花坛里的不少绿植都是居民把自己种的花搬出来共同美化小区的。”王恒告诉记者,这些花的主人正是小区内的园林爱好者罗杰自己嫁接培育后移栽来的。罗杰介绍,自己家一直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原本都种在自家小院里,后来看改造后的小区大变样,于是萌生出一个想法:把自家的花移出来,让小区更漂亮。

微改造项目建设完毕后,社区、物业公司、志愿服务队等多方力量再次集结,共谋共商确定了儿童乐园名称——盟萌乐园,并制定了管护公约,动员辖区全职妈妈团担任场地维护志愿者。“近期我们还计划组织辖区内青少年参与墙绘志愿活动。”王恒告诉记者,希望孩子们能够体验动手打造美丽家园的乐趣。

“我家小孙子特别喜欢这个儿童乐园,每天在这玩得都不想回家!”家住17栋的蔡望香高兴地说,每到傍晚,儿童乐园里全是跑动的孩子,百姓舞台上都是排练节目的老人。微改造后的公共活动空间带来了惊喜,还无形中撬动整个小区的活力,拉近了邻里关系。

报道支持 - 走马岭街道办事处

文 - 向江月

图 - 李义武

通讯员 - 陶璨

一审 - 蔡倩

二审 - 戴东辉

三审 - 陶恒


相关阅读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