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四普》| 东西湖区碉堡的故事
1937年冬至1938年3月底,国民政府耗资1000多万元在武汉四周修筑混凝土工事,其中,在东西湖境内的汉江张公堤沿线及吴家山、马投潭、祁家山等处,共构筑碉堡20多座,以抗击日军进攻。
1938年10月下旬,日军逼近武汉近郊,负责防守岱家山地区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四军一八五师五四五旅系由武汉警备旅改编而成。面对日军的进攻,装备居于绝对劣势的中国军队利用这些工事进行了拼死抗击,有效打击了敌寇的进攻。碉堡至今尚存。碉堡群作为武汉会战的重要遗存,见证了中国人民顽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英勇壮举。
西郊公园碉堡
位于东西湖区吴家山海拔72米的山顶,为直径5.3米,原高约3米,厚度为1.7米的圆柱体,用钢筋水泥制成,周围枪眼分为上下两层。1958年大炼钢铁,为搜集钢筋,碉堡上半部被毁坏。1970年为安装防空警报器,东西湖区人民武装部对其进行维修。维修后的碉堡顶部直径6.3米,高6.02米。
雷达山(小山)碉堡
位于东西湖区雷达山的小山山顶,海拔58米,直径8.2米,厚度1.1米,占地面积53平方米。1954年防汛取石,碉堡被整体炸毁,目前仅剩还有少量残余部分。
马投潭碉堡
位于东西湖区径河街道马投潭遗址顶部,海拔42米,为直径8.2米,高2.73米的圆柱体,属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碉堡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震慑中原,国民党调集力量围剿修建的,保护范围为碉堡周围10—15米。马投潭碉堡是解放战争时期重要军事设施,是国共两党作战的实物资料,202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 武汉临空港文化中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