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山第六小学:秋季开学,师生同逛农博会
茄子、南瓜、高粱、稻谷、冬瓜、花生、土豆、红豆、绿豆……数十种农作物琳琅满目;谷风车、打铁机、小船、鱼笼、磨子、撮箕、扁担、锄头、镰刀……十余件“古董级”的农具,见证了农耕文化的变迁。
8月31日,吴家山第六小学举办首届“农博会”,全校师生分享丰收的喜悦,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五大展区,迎接一年级新生
8月31日上午,一年级新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校长秦璇的带领下,走过红地毯,走进农博会展区,拉开了首届农博会的序幕。
农作物展示区、农具展示区、综合展示区、科普区、体验区……五大展区精彩纷呈。
在农作物展示区,金黄色的南瓜、“身材”壮硕的冬瓜,是整个展区重量级的“明星”,成为同学们打卡的“网红”。
看到竹篮内的带叶玉米棒,散发着甘甜的味道,同学们捧在手上闻了又闻,垂涎欲滴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
在农具展示区,同学们把谷风车、打铁机、磨子这些“老物件”围得水泄不通,有的还忍不住,偷偷伸出手摸一下。
五谷丰登,粘贴画作品背后的故事
展区内,一件名为“五谷丰登”的粘贴画作品特别引人注意:一个小女生头戴草帽,手捧一个大南瓜,面带微笑站在粮仓旁边,她的身边,堆满了稻谷、玉米、萝卜等农作物,令人惊奇的是,这幅作品是由一粒粒的绿豆、大米、小米“拼凑”起来的。
六年级(4)班王玥玛是这件作品的创作者。她说,暑假期间,自己收集了大米、小米、黄小米和绿豆等作物,开学前,将农作物粘贴在一个纸质的圆盘上,保留农作物的本色。
传统农具,述说农耕文化的历史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而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在华夏五千年文明中,农具的不断演变对古代农业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农具展示区,东西湖区农投集团维农种苗公司生产主管、农艺师舒玉霞老师,给同学们一一介绍了谷风车、秧马等传统农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解员说,有了好的工具,做事情才能事半功倍。农耕用具不仅缩短了农民的劳作时间,而且提高了劳作效率,农具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
家校互动,推进劳动社会实践
“本次农博会的筹备,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本次农博会的负责人说,学校7月初下发活动通知,家长们踊跃报名参加筹备和布展,五个展区的布展,大多是由家长们协助完成的。
二年级(4)班梁可欣同学的妈妈说,收到学校组织农博会的通知后,家长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回老家借农具参展,有的带孩子到田间地头参加劳作,拍摄收割稻谷的视频。
东西湖区园林局绿色驿站、东西湖区自勇园艺合作社,也组织专家制作展板,收集农具,在农博会现场为师生讲解科普知识。
创意农博会,丰富学生劳动体验
“开学第一课,组织全校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丰收的喜悦,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塑造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途径。”吴家山第六小学校长秦璇说,从本次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这从侧面证明学校“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已经根植到家长心中。
除了五大展区,各班还组织了劳动实践手抄报、黑板报、摄影展等活动,集中展示暑期劳动实践的丰硕成果。
秦璇说,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贯彻教育部、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小学生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完善劳动课的评价体系,使劳动教育成为学校核心校本课程。
通讯员 - 叶林青 况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