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福寿螺:从美味到威胁
01福寿螺是什么
福寿螺是一种大型的两栖淡水入侵螺类,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一带,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种类。福寿螺又被称为大瓶螺、亚马逊瓶螺、苹果螺、金宝螺等,包含有多个种类。本文所提“福寿螺”主要为“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目前在我国还发现斑点福寿螺及另外两种福寿螺分布。
福寿螺食性杂,个体大,食量大,繁殖力强,生长发育快,严重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成为我国及其他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恶性水生动物。2000年,福寿螺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生物之一,2003年被我国环保部门列入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02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及入侵
成螺喜欢栖息在土壤肥沃、水生植物丰盛且流水缓慢的河沟或水田等地方,白天一般沉在水底,或附着在池边,或聚集在水生植物下面,晚上出来觅食、繁殖。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卵生,其产卵不同于其它螺类,成螺晚上爬出水面在岸边墙上、木桩、桥墩、芦苇或荷花梗上产卵,其选择了离水孵化形式,同时卵颜色为鲜红色,研究表明其具有一定毒性,为一种警戒色。
福寿螺卵
由于福寿螺可供观赏和食用,在上世纪70~80年代被引入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1981年,一位巴西籍华人将福寿螺引入广东,到1984年,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1985年,又从广东被引入福建晋江。后来,由于盲目引进,加上管理不善,福寿螺很快扩散到田间。目前,福寿螺在我国广泛入侵,主要集中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南部地区,但其分布范围正在逐渐向北扩张,在山东、河南也发现其自然分布踪影。
03福寿螺可传播疾病
福寿螺可作为重要中间宿主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当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的福寿螺后,造成人体感染而致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症状为头痛、肌肉痛、皮肤痛觉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颅内压升高等,幼虫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
自1997年浙江温州暴发疫情以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报告病例明显增多。2006年北京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引起相关卫生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近年来,疾控机构开展了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并加强了相关监测及宣教工作,病例报告数量逐年下降;公众对该疾病的知晓率也逐步提升。
当前,随着福寿螺分布范围的不断扩大,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不断增加,并偶有病例报告。
04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
福寿螺作为观赏和食用物种引入后,需考虑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播风险。对于公众来说,我们需要具有一定防范意识,但也不用过于紧张。
1切勿生食或半生食
居家或旅行中,切勿生食或半生食福寿螺,接触福寿螺后勤洗手保持清洁,拒绝病从口入。
2高温烹制加热7分钟以上
都说“明前螺,赛肥鹅”,我国广大地区在清明节前后有吃食螺蛳的习俗,加工过程中,不管是本地螺蛳还是入侵的福寿螺,高温烹制加热7分钟以上,可杀死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3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如果有吃食螺肉或接触福寿螺后,出现头痛、发热、呕吐、颈部僵硬等脑膜炎症状的情况,请及时赴当地医疗疾控机构就诊。在明确诊断情况下,通过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并逐渐康复。
05福寿螺的其他危害
福寿螺在农业上对水稻种植影响巨大,也包括其他水生和湿地农作物,例如莲藕、茭白和茨菇等。它们的取食行为不仅破坏了农作物的生长,还影响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福寿螺过度取食会导致水生植物群落的破坏,进而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
福寿螺的入侵对本土螺类物种也造成了威胁。它们不仅与本土淡水螺类竞争资源,还可捕食本土螺类的卵、幼螺或成螺,也可能通过携带病原体对本土物种造成直接伤害,导致本土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局部灭绝。
此外,福寿螺聚集在岸边大量产卵,对生态景观造成影响,也容易引起群众的疑虑和恐慌。
06如何防范福寿螺进一步扩散
针对不同的水体环境,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需考虑不同的防控措施,采取注重生态友好和可持续性防控策略。
防范福寿螺扩散,我们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行动:
1第一方面
在水生植物引种过程中,需留意是否携带有福寿螺螺卵或幼螺,在移植前人工清除或药物浸泡处理。
2第二方面
居民群众在生活区周围发现少量福寿螺及螺卵,可直接人工清除,采摘后作为普通垃圾或湿垃圾处理。如果较多,可联系相关农业、水务及环保部门进行处理。
3第三方面
居民在祈福放生的过程中,避免把福寿螺作为本地种放生。
4第四方面
保护环境,预防生物入侵,需要全民参与,发现螺出没,积极向水务或环保部门反馈,便于日常监测和尽早清除福寿螺。
福寿螺的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重大生态、经济和公共卫生挑战。它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还通过传播疾病对公共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同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应对福寿螺的入侵,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公众意识和采取综合管理措施。通过持续的监测和防控,来减轻福寿螺对农业、公共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多重影响。
来源 - 中国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