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电管家 每年为公司节省电费近百万元
近日,记者走进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以下简称大数据中心)的ECC控制中心,见到了正在指导“徒弟”分析参数的电气工程师朱俊。目光凌厉,年轻有活力,很难想象他已经在电气行业干了16年,由他主导建立的中金数谷能源管理体系,目前每年能为公司节省电费近百万元。
被问及成为“首席技师”的秘诀,“你的顿悟不过是别人的基本功。”这位80后电管家笑着告诉记者。
每一度电都精打细算
整齐排列的机柜、密密麻麻的服务器和交换机、数不清的连接线、到处闪烁的指示灯…………在数据中心宽大的机房里,数千台设备按照设定的程序同时高效运转。
作为智慧城市运行的神经中枢,数据中心在信息社会加速发展的进程中作用不断凸显,但不可忽视的是其被誉为“电老虎”的高能耗特点。
“每一度电都要精打细算。”朱俊在主导建设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及钻研,总结出了一套独家“省电秘籍”。
“省电秘籍”中的首要法宝便是伫立在园区中高32.5米、直径10.5米的白色蓄水罐。“如果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全部使用冷机来降温散热的话需要5台,一台冷机就相当于2300台1匹的空调,将会消耗大量能源。”朱俊介绍到,考虑到东西湖的气候和水资源情况,他选择了水冷系统来制冷,利用蓄水罐提前储存低温水,随后利用低温水将机体热量带出,能够有效降低冷机制冷运行负载率,减少运行时长,进而降低能源消耗。随着投产逐步增加,节能经济效益将显著增多,预计满产后,该技术可为数据中心一年节省 4000 多万元电费。
“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除蓄水罐技术外,“从细节处着手”也是朱俊的省电秘籍:有人经过时,灯光照明会自动增强,无人经过时处于节能模式;哪个区域人多,冷气会自动调大,人少的区域保持节能模式;服务器产生余热,及时回收供给园区生活用水加热和空调制热.....朱俊凭借对能源系统的了如指掌与精准控制,在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处处践行着节能降耗理念。
每一台新设备自学摸透
三年前,朱俊进入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从事能源管理相关的电气工作,此前在其他公司其他岗位工作。电气行业与建筑、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交融,不同岗位差异极大。
“隔行如隔山。”朱俊介绍说,刚进数据中心的时候,也遇到了不少陌生的电气设备。“为了尽快摸透这些设备,我每天下班后都花费2-3小时反复调试设备、翻阅说明书、和老师傅互相探讨、甚至远程请教原厂专家,想办法把专业问题一个个解决掉。”朱俊说,“每摸透一个设备,都让我感到充实和满满的成就感。”
在众多新设备性能研究中,最让朱俊印象深刻的,是2023年底在测试高压柴发设备性能时进行的一个名为“双路试电停电柴发自启”的实验。“通过实验,我发现由于此前的设置疏漏,高压柴发设备只能在两路电源同时停电时才能成功启动,一旦有一路电源间歇停电就启动失败。”朱俊介绍说,数据中心一旦停电,客户企业的网站就会面临瘫痪,后果十分严重。
为此,朱俊带领团队连夜修改了参数,成功排除了双路停电后柴发不自启的风险。“在调整设备参数、重新测试成功后,回到家我感到如释重负,整个人都很轻松。”朱俊回忆。
每个人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作为数据中心的首席技师,朱俊的课堂不局限于公司每个月组织的技术培训,还拓展到提升全员素质的车间“大课堂”。
“每个人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朱俊认为相较于其他行业,电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性和难点,需要很长时间的实践积累与动手操作,即使最基层的员工,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与实践都能在电气领域有所建树。
朱俊在车间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时,时常有很多基层巡检员将他围住请教问题。“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我在教授他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时常受到他们实践案例的启发。”只要有人提问,朱俊就会逐字逐句地回答巡检员们的问题,为他们提出解决方案,在遇到难点时还会手把手教他们调试设备,并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电气方面的专业技能。
在朱俊的带领下,对电气知识没有任何沉淀和积累的巡检值班员小张不仅完成了从巡检值班员到巡检副班长、再到巡检班长的三级跳,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考证成为了一名电气工程师。
“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执着、创新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朱俊说。
报道支持 - 区人社局
文 - 向江月
图 - 向江月、融媒体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