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看,这是东西湖春耕“科技范儿”

春耕大忙时节,在东西湖区田间地头玉米、水稻“排队”待播,智械化大棚里各类蔬果茁壮成长,合力跑出智慧农业加速度。

无人机和各种农机协同备春耕。

近期,在辛安渡街郭家台,一场大规模农机集中培训刚刚完成。种肥同播机、喷杆喷雾机及无人机等智能设备严阵以待,马上将进入整地阶段,随后开始播种。

#玉米专用种肥同播机

“今年采购了三台玉米专用种肥同播机,可以精准设置每亩农田所需的种子和化肥量,控制播撒的行距、间距。”郭家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青静介绍,如出现漏播情况,驾驶室内的系统会及时预警。

种肥同播机正在进行春耕备耕。

据悉,该合作社目前服务12000余亩农田,今年将播种9000亩玉米,实现种子化肥标准化后,每亩玉米将增产200-300斤。

#杂粮割台

“今年还新购置了两个杂粮割台,可收割油菜、高粱、玉米、水稻、黄豆等作物,安装方便,用途更广。”郭青静补充。

#无人机

农用无人机正在作业。

利用植保无人机,雾化农药能更加均匀地喷洒在田间麦苗上,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50亩,既省力又省钱。多光谱无人机则是“优质助手”,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可以航测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变量施肥,让生长弱势的部位快速补齐。

飞手正在对农用无人机进行安全检查。

“今年我们陆续升级了装备,最新版无人机容量更大、续航能力更强,播撒能力也有很大提升。”理事长郭松告诉记者,每年他都十分关注智能农机产品的更新升级情况,总是第一时间迭代新品。

据了解

作为武汉市3个智能农机示范基地之一

辛安渡街郭家台农机专业合作社

目前有大型拖拉机、收割机

植保无人机等相关配套机具99台套

可满足近万亩流转土地的耕种管收需要

“近年来,我区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9.79万亩,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奠定了基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西湖区粮食生产效率由此得到进一步提高,去年粮食产量已达1.63万吨。

走进维农种苗生产基地的植物工厂,工作人员正穿梭在定植床间忙碌采摘。在智能机械的调节下,植物工厂叶菜、番茄、黄瓜三个棚区迅速调整生产计划,将各种不利天气带来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维农植物工厂内各种蔬菜长势良好。

负责人周小兵介绍,截至今年3月份,维农线上蔬菜订购小程序的注册会员已增长至近700个,其中年卡会员有130个。“今年一季度,植物工厂营收额达到了60万元,同比增长50%。”

“利用物联网数据采集、智能水肥一体机等智能设备,第二批种植的700株黄瓜涨势喜人。”周小兵告诉记者,这批黄瓜在2月中旬种植,这几天便可迎来大丰收,快速供应市场。

黄瓜棚内的智能水肥一体机。

小番茄则依靠“落蔓”种植工艺,实现“无限生长”,藤蔓可不断攀爬,结出新的果实。“我们最长的一棵有40多米,能更好应对各种极端问题,保障生产不间断。”

维农植物工厂内的番茄长势良好。

为保障蔬菜品种多样齐全,今年叶菜棚预计新增8个品种,全年栽种品种达到20个。

“像油麦菜、杭白菜、苋菜都是按顾客喜爱程度挑选的新品,基本可以实现两周内每天不重样。”同时,芹菜、菠菜等畅销蔬菜今年也“提质不提价”,优化品种口感更为细腻,菜香味更为浓重。番茄棚区也迎来了新色彩,紫小可、绿宝石不仅外观出挑,口感也更为鲜甜。

工作人员正在对成熟的番茄进行采摘。

周小兵计划,下半年将尝试种植黑色的鸡尾酒番茄,打造彩色宝石系列产品。

周小兵介绍,今年植物工厂整体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增加更多自动化设备,可根据外部的天气和棚内的温度、湿度综合判断,自动完成开窗通风、遮阳防晒等工作,促进植物更好、更快生长。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持续聚焦科技改革,加快创新机制双轮双效驱动,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让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报道支持 - 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区农投集团

文 - 张晓晔

图 - 但峰

通讯员 - 杨旭


相关阅读
打开APP